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登录

查看: 3245|回复: 0

古镇魅力:有“讲头”更盼有“看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9 10:52: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浙江嘉兴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记者  沈婷婷  王超英
  
  路仲古镇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了。与乌镇、西塘、周庄等已经成为旅游热点的江南古镇相比,路仲早已染上了岁月的尘埃,显得冷清了些,但这样的原汁原味却使她保持了一份历史的真实。
  路仲古镇又像一颗遗珠,这里有范蠡西施留下的传说,有陆逊海昌屯田练兵的故事,因为南宋女词人朱淑真,多了一抹凄美的爱情色彩,但了解者,甚少。6月4日,本报记者路仲探幽,追寻其中的故事,关注保护与开发的进程。
  路仲人文底蕴深厚
  连日干旱,不料游走古镇的日子竟迎来了一场大雨。雨水敲打青石板,为古镇平添了一丝韵味。斜桥文化站的工作人员张林康做我们的临时“导游”。通过他的讲解,对路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路仲古镇由渟溪港分成东西两大块,房屋多临水而建,前河后街,其建筑年代以清代为主,其中张子相宅、德义桥等建筑年代可追溯至明朝。历史上路仲水路交通发达,河边均条石筑驳岸,沿街建筑为江南典型商铺,临河建筑为江南水乡特色的水阁楼,历史上古镇以管、钱、朱、张四大家族为主,留下了众多规模较大建筑考究的院落。
  “泛艇过渟溪,两岸人家齐。到门才咫尺,水涨板桥低。”三百多年前,当地有名的文士陆嘉淑描写路仲的一首小诗,它以白描的手法,将水乡古镇的风韵牵一发而动全身般地荡漾开来。但三百年后的今天,已难觅诗中繁华,只得凭借岁月的痕迹,遐想当时的场景。
  “别看路仲已略显破败,但这里绝对是个有‘讲头’的地方。”小镇孕育了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张师傅向记者一一数来,“像宋代女词人朱淑真、清代著名医学家王孟英、学者管庭芬、现代植物学家钱崇澍、医学家钱崇润、收藏家钱镜塘、书画家钱君匋、水彩画家张眉孙等,都是优秀的路仲儿女。”
  文人墨客多了,总少不了几段茶余饭后的故事,其中要数宋代女词人朱淑真的故事耐人寻味。朱淑真,号幽栖居士,生于仕宦之家,夫为文法小吏,有传言因志趣不合,夫妻不睦,终致其抑郁早逝。也有传说朱淑真曾作 “圈儿词”寄夫,信上无字,尽是圈圈点点。夫不解其意,于书脊夹缝见蝇头小楷《相思词》:“相思欲寄无从寄,画个圈儿替。话在圈儿外,心在圈儿里。”夫阅信,次日一早雇船回海宁故里,故事被传为佳话。
  但她死后,父母将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现在,我们也只能从《断肠诗集》、《断肠词》这些劫后余篇,探寻朱淑真的情感思想。
  名人房屋多出租破败
  跟着张师傅,首先来到“朱淑真故居”。故居坐西朝东,走进大门,是十几平方米见方的天井,屋檐下还晾着几件衣服。
  “房子出租给外地人了。”虽然,大伙儿都对朱淑真的诗词与感情的关系很感兴趣,希望能进故居瞧瞧,但张师傅的一句话,一下子浇灭了念头。最后,我们从门外的展板上了解故居的一些概况:“五间木屋,东西厢亦为楼,上下均有廊,用材粗壮,枋雀雕饰精美,砖墁及挡扇门尚存。”
  来到钱君匋祖居,又遭遇“铁将军把门”。从缝隙向内张望,只见闲置的房屋一片破败,让人颇感失望。沿着街,绕过几个弯,来到张子相宅,这里已经成了一个装饰画的仓库,屋内不时有雨水从瓦片中渗漏进来。
  “为什么这些古代建筑都成了这样?”面对记者的疑问,张师傅挤出无奈的笑容:“很多路仲人早已不住在镇上了,房子被出租了,搬进来了很多新路仲人。”
  大片的房屋出租无疑对古镇的保护形成了强大的“杀伤力”。市文保所副所长董月明告诉记者,“古镇房屋出租数量众多,一些房子都做了自行改造,不但破坏了古建筑的原貌,还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走在路仲古街上,能看到“游千年古镇”的红色标语,只可惜百年前的繁华商业不再,只有零星的小店铺,正在贩卖一些生活必需品,街上鲜有背着相机的游客。一位佝偻着背的老奶奶与我们擦身而过,看见我们手拿相机,浩浩荡荡的队伍,抛来了不解的目光,嘴中还喃喃自语:“做啥的啊?”
  张师傅说,来路仲游玩的人,还只局限于来采风的摄影书画爱好者和零星的一些大学生与驴友。
  保护开发的曲折路
  一盏盏红灯笼摇曳在雨中,黑灰色的古建筑映衬着,显得格外耀眼。张师傅说,斜桥镇政府已经把路仲的保护和发展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大半个月前,特地把斜桥镇第二届民俗文化旅游艺术节的举办地点搬到了路仲。
  艺术节开幕前,镇里花了二十多万元,对路仲进行了简单布置:在古建筑和道路上挂上了红灯笼,制作了讲解展板,在文保单位(点)附近进行标识。此外,还进行河道整治、环境美化,拆除了古镇上的违章搭建。
  民间,也有一批路仲人,时刻关心着路仲的发展。在古镇的西南路口,放着一块由民间捐赠,写有“古镇路仲”四个大字的石头。今年5月,路仲东南方位又新添了一块写着“陆逊营里”的大石头,是由六名企业家出资一万余元购买的。“大伙儿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热情就出热情。”张师傅说。
  要想保护,甚至把路仲古镇推广出去,仅依靠这些,似乎还远远不够。
  记者从市文保所了解到,2003年,路仲古镇已经被我市的文化部门列入了海宁市历史文化街区。虽然旧有的“渟溪十景”已不复存在,但古镇上还留有德义桥、德风桥、朱淑真故居、管氏藏书楼、张子相宅、钱君匋祖居、黄岭梅宅、冯家厅、惠长厅等九个市级文物保护点(单位)。
  今年,市文化部门出台了《海宁市文保建筑保护修缮方案》,计划用五年时间,对我市文保建筑开展保护和修缮工作。其中,路仲古镇的一些重要的文保点(单位)也列入了修缮的范围。
  但是,修缮和保护的工作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文保单位在开展修缮工作时,就遇上了难题。“由于路仲的文保建筑的产权都是私人的,上门修缮可没少吃‘闭门羹’。”董月明说,“有的业主主观上不想修缮,也有的租房者要求解决修缮期间的搬迁问题。为了确保修缮工作按时开展,接下来,我们还得上门做思想工作。”
  保护开发进行时
  “成都景观”的启示
  路仲古镇并非海宁历史文化街区的“孤本”。目前,我市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1个(盐官古城),省级历史文化街区1个(南关厢),市级历史文化街区3个(路仲古镇、斜桥和长安)。
  盐官古城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南关厢则是海宁有名的古街,颇具代表性;路仲古镇、斜桥镇曾经都是繁荣的商业区;而长安则以运河文化而闻名,每个历史文化街区都有着自己的特色。但海宁历史文化街区在保护和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少瓶颈,即使是已经被列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的盐官,也还在不停地探究保护和开发的课题。
  历史文化街区要如何保护和开发,成都给出了很好的文化产业样本。如成都的历史文化街区宽窄巷子,本是一个年久失修、几乎被人遗忘的“城市孤本”。在政府投资5亿元保护性改造后,现在,已变身为成都的“城市标记”。
  成都人得出的结论就是:文物保护,既要高度重视,又要适度开发。重要的是要保留历史街区的风韵和骨骼,继承性地创造新的文化与场所,将城市记忆、文化片段、生活场景、商业空间有机融合。
  近两年,成都旅游拉动GDP经济总量的21%中,一半以上来自这些新的带有浓重文化气息的“成都景观”。
  海宁也正向这个方向迈进。南关厢的第一期工程已经竣工。不久之后,南关厢将开展招商工作。“南关厢的定位就是历史风貌展示,文化休闲利用。今后,除了人文展示外,还有餐饮小憩、古玩书画、传统商品等项目。服务人群包括海宁及周边地区的人群。”董月明介绍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浙江连杭网 ( 浙ICP备2023025023号 )

GMT+8, 2024-6-3 18:04 , Processed in 0.08627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