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登录

查看: 3261|回复: 0

高考作文为何不能“给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7 13:25: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浙江嘉兴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对于阅卷者现在罗列出来的几个词,学生或可注意规避,但更多的未明确提醒的网络热词,如果学生用得很贴切,却还遭到扣分,岂不冤枉。
  像“给力”这样高普及度的网络语言,居然会在高考作文中被判为错别字,有些出人意料——就在5月12日举行的《2010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新闻发布会上,国家语委副主任、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李宇明介绍,2010年度最引起社会关注、流行范围最广、最具年度特色的热词恐怕就是“给力”一词。这可谓官方对“给力”这类网络语言的认可。更何况,去年人民日报曾将“给力”用在头版头条的标题中,让这一网络词汇名声大噪。
  一个官方主流媒体都能使用的词汇,到了高考作文里,怎么就算是“错别字”呢?
  高考作文阅卷者的解释是:并非所有的阅卷教师都知道这些词汇,阅卷组也不可能对现有网络语言进行分类,规定哪些可以用哪些不可用。因此,为公平起见,“格杀勿论”,一律视为错别字。
  这样的解释自然有一定道理。但问题在于,这样的“格杀勿论”于老师虽然方便,但对学生来讲,却未见得方便。很多网络热词,「对于在传统语言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人来说,知道其是不规范用语,但是对很多在网络时代长大的高中生来说,基本等同于“规范”用词,比如“给力”等。」
  在临近高考之前,突然提出这个问题,会不会让很多学生无所适从?对于阅卷者现在罗列出来的几个词,学生或可注意规避,但更多的未明确提醒的网络热词,如果学生用得很贴切,却还遭到扣分,岂不冤枉。
  而且,视网络语言为错别字的说法,事先有没有明确告诉所有老师和学生,在平时的教学中就注意规范?如果仅以阅卷专家现在通过媒体提醒的方式告知学生——有的学生可能通过媒体获得信息,加以注意,而有的学生没有看到提醒,不就可能掉进“陷阱”?
  当然,今年高考迫在眉睫,过度纠缠这一规则是否合理也于事无补。需要提醒有关部门的是,必须关注这一规则是否所有学生都明晰。作文本质是高考选拔考试的一部分,阅卷规则的公开透明,才能确保考试的公平。
  但如何对待新兴的网络语言,确实是一个关系到语言规范和语言发展的大问题,需要语文教学认真对待。也期待今年高考过后,各界能就这一规则是否合理展开充分的讨论,以便达成共识,来年修订完善阅卷规则。       《新京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浙江连杭网 ( 浙ICP备2023025023号 )

GMT+8, 2024-6-1 23:07 , Processed in 0.06787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