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登录

查看: 2026|回复: 0

重拾水乡孩子水性背后的民生抉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8-30 13:44: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浙江嘉兴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浙江在线·教育新闻网08月30日讯 9个可拆装游泳池分外夺人眼球,镇镇全覆盖的游泳设施不仅开了全省先河,也为暑期防溺亡的“疏”与“堵”找到了最佳结合点。面对持续不断的高温天气、令人揪心而又频发的暑期溺亡事件,这个暑假,媒体的聚光灯齐齐地锁定潮乡海宁——

  伴随着9月的来临,孩子们也将告别快乐的暑假,迎来新的学年。然而,每每这个时候,总有孩子因为游泳而被夺去了生命,无法继续他们的学业。溺水身亡的背后,是家长撕心裂肺的剧痛、难以抚平的创伤,也是社会不堪承受之重。

  戏水、游泳是孩子的天性。如何让孩子们暑假里能够快乐游泳、安全游泳,减少溺亡事故的发生,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个现实课题。

  2011年以来,潮乡海宁推出“少儿习泳计划”。根据这一计划,海宁市当年投入600万元,购置了9个可拆装游泳池配置到各乡镇,为潮乡少儿提供最方便、最安全、最便宜的游泳场所,同时开展了规模庞大的少儿游泳培训活动。这一举措,开了全省先河,直接成效是,暑期溺水身亡的人数在逐年下降。

  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鲍学军在考察之后,感慨地说,海宁建设可拆装式游泳池,并开设课程授人游泳技能,在防溺水工作中,把防与授结合起来,在全省具有示范价值;把游泳培训延伸到乡镇,农村的孩子也能学游泳,是为老百姓办了一件大实事。他同时呼吁,更多的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参与到学生防溺水的保护工作中来,让学生暑期有地方去。

  家门口的游泳池

  让孩子们乐翻天

  今年暑假前夕,新居民罗启星在海宁市黄湾镇行知小学门口看到这样一条通知:7月1日,黄湾镇少儿游泳馆开始对外开放。“家门口就可以游泳,不用担心儿子在暑假期间跑到河边去玩水了。”罗启星说,终于圆了儿子学游泳的梦想。

  罗启星所说的这个游泳池和常见的游泳池并不相同,它是一个露天的可拆装、可移动的游泳池。8月20日,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个泳池有25米长、15米宽,池内划分成6个泳道,池水清澈见底。据现场救生员介绍,这座游泳池是用钢管、围板、胶膜围成的可拆装式游泳池,它还包括溢水槽、不锈钢下水扶梯、防腐塑木平台、水循环设备等装置,功能相当齐全,造价只相当于传统露天游泳池的约八分之一,组装工作也只需5到7天的时间。

  这个暑期开放的游泳池,不仅为放假的孩子们提供了固定的游泳场所,同时更承担着少儿游泳培训的重任。游泳池里,8岁的小鑫在游泳教练的专业指导下,练得一丝不苟。这让小鑫父亲付登科倍感省心:“以前,镇上没有游泳池的时候,孩子学游泳,需要开车半个多小时去市区,非常不方便。现在游泳池建到了家门口,又安全,又方便。而且有资质的教练培训,也让我们很放心。”

  提起这个游泳池,来自安徽蚌埠的葛成同学兴致很高,“我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来到海宁,现在上初二,挺羡慕同学在河里游泳的感觉,自己又不敢下去,这次趁着暑假约了班里最要好的同学一起来学游泳,学会了游泳对自己多了一份安全感,又是一种体育运动,可以增强抵抗力,锻炼自己的意志”,他说,今年暑假一开始,他就报名参加了培训班。经过半个月的培训,基本掌握了游泳的要领,顺利从游泳培训班“毕业”。

  规避暑期少儿溺亡事故

  的民生抉择

  “花钱不多,百姓欢迎,成效明显。”回忆起三年前的这项实事工程,海宁市委书记林毅颇感欣慰。

  在海宁市,千年涌动不息的海宁潮和纵横交错的河道网络,让海宁有了潮乡的美誉和江南水乡的特质。与水为邻,也让海宁人对水有着天然的亲近感。然而,看似温顺的水,每年暑期总会成为无形的杀手,让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在水中戛然而止。特别是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居民的大量涌入,更让溺亡事件每每成为暑期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以前,因为下河游泳,每年暑期溺亡的青少年就多达10余人。

  “这些生命的逝去,不仅是一个个家庭永远难以抚平的巨大伤痛,也直接影响着海宁幸福城市的打造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林毅说,作为身在水乡的孩子,爱好游泳是天性使然,水乡的情结也应当让更多的人拥有游泳的本领。特别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通过游泳增强体质和自救的能力,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到现阶段的现实需求。

  让孩子远离河道,走进标准的游泳场馆,学会游泳的本领,享受游泳的乐趣,是社会的呼声,也是主管部门要着力探索破解的难题。曾经摆在海宁市委、市政府面前的一个现实是,海宁市仅有市区一家大型的公益性游泳馆——海宁市游泳馆。对于各个乡镇,特别是比较偏远的村庄来说,要到海宁市游泳馆去游泳,来回就要一个多小时的路程,十分不便。而且即便孩子愿意赶往市区去游泳,路上安全也存在着诸多隐患。

  然而,在乡镇立即开建固定的游泳场所,一方面受到土地、资金等要素的制约;另一方面,土建的周期比较长,等到游泳馆建好,一个暑假也就差不多过完了。在这种情况下,海宁选中了可拆装的游泳池。因为这种游泳池在空间要求上限制较小,而且一次性投入不大。

  2011年,海宁市将潮乡少儿习泳计划作为当年的民生工程正式实施,9个可拆装的游泳池一次性覆盖了海宁市所有乡镇。根据布点安排,整个海宁市的青少年骑自行车30分钟左右就可以到最近的游泳池去游泳或参加游泳培训。设施的购置由海宁市级财政承担,平时管理维护则由各镇负责。目标是,通过培训普及使更多的人掌握游泳生存技能,争取通过3年努力使50%以上的青少年掌握游泳生存技能。

  今年持续不断的高温天气,全国各地不断发生的学生溺亡事件,让海宁市这个以疏为主的防溺亡策略迅速引起社会的关注。9个可拆装的游泳池在媒体的聚光灯下也分外耀眼。

  公益定位掀动

  潮乡少儿习泳浪潮

  “泳池水质各项指标全部合格。”8月20日,在行知小学的泳池内,泳池管理员指着池旁的水处理设备说,这保证了池水可循环利用,既卫生又节水。当天的水质抽检结果也印证他的话:PH值7.6、池水余氯0.5、浸脚池余氯8……各项指标均达标。

  “必须要安全”,这是海宁市在推进少儿习泳计划中一个铁定的原则。对水质的日常检测、达标使用外,海宁市还组建了一支庞大的专业的培训、救生队伍。在每个游泳池里,每天有4个游泳教练和3个救生员看管游泳的孩子。体育老师出身的救生员余迪辉告诉记者,为了能够很好地胜任这项工作,之前不仅接受了为期4天的专业培训,还到市游泳馆跟着专业老师实习了一个星期:“我掌握了各种救生的基本技能,自信能做好孩子的守护神。”根据海宁市体育局统一安排,每年有100多名像余迪辉这样的救生员、教练员都要先行培训,然后持证上岗。

  “推进潮乡少儿习泳计划中,我们首先在布点的安排上,考虑到孩子们游泳的便利性,在管理上,考虑到孩子们的安全性。而在运营上,则始终坚持游泳场馆的公益属性。”据海宁市体育局副局长杨建忠介绍,培训安排在白天进行,市政府规定“公益性”最高限价,并由各镇、街道在此范围自行定价。可拆装式游泳池的最高限价:350元一期(15天);同样纳入该项目的市游泳馆,因为设施条件更完善,收费450元一期。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各镇、街道定价往往低于最高限价,并对困难家庭实行减免。如行知小学游泳池的培训价为200元每人每期,对校内游泳实验班学生收费100元。

  为了调动潮乡少儿习泳的积极性,海宁市还每年开展了潮乡少儿游泳测试赛。每个乡镇派出10名少儿到海宁市游泳馆参赛,从而在各个乡镇形成了比学赶超的局面。今年,还将习泳培训纳入了“万名学生下社区”活动,拓宽了培训面。

  自潮乡少儿习泳计划推行3年来,海宁市暑期少儿溺亡事故不仅大幅下降,游泳场馆实现“零事故”,而且掀起了一股争学游泳、争相游泳的浪潮。在游泳培训中,2011年,海宁市共培训2000余名青少年,2012年完成了5000余个名额,今年培训人数超过6000人。从进馆(池)的情况看,今年乡镇游泳池前来游泳、培训的人数递增了30%,海宁市游泳馆增长了15%。

  一项民生工程

  或将托起一个新的产业

  三年的实践,重拾了水乡孩子的水性。三年的实践,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业绩。三年的实践,也让海宁市更加坚定固定游泳场馆的建设步伐。

  据介绍,根据潮乡少儿习泳计划,海宁市将在“十二五”末实现所有乡镇固定游泳场馆的全覆盖。对此,杨建忠解释,一方面是通过三年的引导,少儿学习游泳、参与游泳的人数大幅上升,与可拆装式游泳池有限的空间形成了矛盾。另一方面,潮乡少儿习泳计划的持久推进与可拆装式游泳池有限的寿命形成了矛盾。面对这两种矛盾,需提前着手,加快固定游泳场馆的建设步伐。

  根据海宁市的设计,在游泳场馆建设中将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调节的指导思想,充分调动各种资源要素和社会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市级财政将通过适当补助,加以引导。去年许村镇镇级游泳馆正式动工建设,今年7月面向社会开放。今年丁桥镇游泳馆建设也已纳入规划,不日将动工建设。当然,海宁的理念是,无论是哪种建设模式,姓“公”的基调不会变,公益性仍是第一位,始终服务于少儿习泳、大众游泳、大众健康。

  三年来习泳计划的推进,不仅给这座城市带来了游泳的乐趣,也正在孕育着一个新的产业的崛起。根据海宁市体育局对进公益馆(池)游泳的人数统计,今年这一数据已经达到20万人次。公益游泳场馆较为低廉的价格优势,在游泳市场的价格指导体现得愈加明显,为了在市场中赢得竞争优势,不少社会游泳场馆采取了降低价格的策略,这也无形中调动了更多人参与游泳的积极性。这种积极性的高涨,又带动了整个培训市场的繁荣。

  作为一个体育强县,运动一直是海宁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少儿习泳计划的加快推进和固定场馆的加快建设,无论是对游泳这个项目还是对游泳产业的发展,都起到吹氧助燃的效果。下一步海宁还将积极加以引导,让游泳成为更多海宁人的共同爱好,让游泳产业持续平稳健康发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浙江连杭网 ( 浙ICP备2023025023号 )

GMT+8, 2025-7-14 13:19 , Processed in 0.056958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