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登录

查看: 169|回复: 0

沪杭铁路初案确经桐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0-30 11: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浙江嘉兴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今年8月14日《南湖晚报》“天籁阁”版刊登了岳钦韬先生撰写的《嘉兴“接轨上海”的历史渊源》一文,文首有一幅上世纪初由英国人绘制的有关沪嘉铁路、苏嘉铁路的地图,当时属英国外交部档案,现藏英国国家档案馆。

整幅地图无一汉字,大多数地名是根据发音用英文标示的,所以有些虽与汉语拼音有异,但基本上都能对照出来,如KIA-HING(又称KASHING),即嘉兴;THANG-SI,即塘栖;WU-CHEN,即乌镇;桐乡被写作HUNG-HIANG;而石门(当时的石门县,即原崇德县,县治在今桐乡崇福镇,而非今天的石门镇)的英文标示与现代拼音一模一样,是SHI-MEN。一些地名,如太湖、杭州湾,则采用注音、意译相结合的方法标示,太湖写作THAI-HU LAKE;杭州湾写作HANG-CHUW BAY。对照实际,这幅绘制于一百多年前的地图相当准确,当然也有一些标示在细节上不够精确,如运河石门湾(今桐乡市石门镇)一段绘得太直,桐乡距离石门湾太近。

从这幅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后来建成的沪杭(沪杭甬)铁路,还是后来没有建成的苏杭甬铁路,嘉兴都是必经之路,而且是一个重要站点。从嘉兴到杭州,一路沿着运河右岸行进,经过的站点有桐乡、石门、长安(SHUANG-AN)、塘栖、武林(WU-LIN)。按这样的设计,基本上走的是直线,距离最近,建造费用最低。当时沿途经过五个县,即嘉兴、桐乡、石门、海宁、杭县(清代、民国称杭县,后称余杭县,今杭州市临平街道)。在这幅地图上,没有标示出硖石镇,整个海宁县只有长安一个地名。

但是,后来由于英国的从中作梗,苏嘉甬铁路计划流产,起点改苏为沪,修筑了沪杭甬铁路。光绪三十四年(1908)九月十二日,沪杭段全线通车运营。但是,建成后的沪杭线至嘉兴后,没有按原方案经过桐乡、石门两县,而是折向南面,连接了海宁硖石镇,并穿越海宁全境,经过长安镇后进入杭县,桐乡、石门两县与铁路擦肩而过。个中原因,据说有两个方面,一是桐乡、石门两县的士绅缺乏时代意识,认为火车开通有诸多不利:破坏风水,引来匪患,既要垫款购买筑路的股票,还要占用大量土地,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二是海宁的富商豪绅多,有实力购买筑路股权,而且具有远见,认为火车一通,必定带来工商业繁荣。事实上,火车作为当时最先进的交通工具,对一个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是巨大的,沪杭铁路通过海宁硖石后,作用迅速凸显出来,信息灵通、市面繁荣、工商发达,硖石成为一方巨镇,有“小上海”之称,相反,桐乡依旧是“碗大的桐乡城”,石门县城(今崇福镇)也没有大变化,桐乡、石门两县士绅的短视影响了近百年。

百年后的2010年,新铁路——沪杭高速铁路正式开通,这次,桐乡没有与它失之交臂,而是紧紧地抓住了机会,终于实现了百年铁路梦。这幅老地图的发现至少证明了一点:沪杭铁路在最初的设计方案中,确实是经过桐乡(原桐乡、崇德两县)的。

N颜剑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浙江连杭网 ( 浙ICP备2023025023号 )

GMT+8, 2024-6-11 01:12 , Processed in 0.06971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